发布时间:2022-06-15 浏览量: 作者: 来源: 教师发展中心
6月2日下午,教师发展中心联合理学院举办第五期“教与学”沙龙,来自我校及兄弟高校的80余位教师相聚云端,聚焦面向学生高阶能力培养的理学类课程教学创新实践,机械工程学院焦志勇教授、海洋与环境学院贾青竹教授、理学院胡亚萍老师作为本期嘉宾分享教学创新实践经验及思路。
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天津赛区二等奖获得者,海洋与环境学院贾青竹教授做主题为“《环境化学》课程教学创新与实践”交流分享,围绕《环境化学》这门“化学 环境科学”的学科交叉课程,从知识目标、能力目标、思维目标、素养目标四个维度分析了课程的目标优化过程,通过学情调研,分析了影响课程人才培养高阶目标达成的教学痛点,创造性地以“化学品生命全周期”为主线重构教学内容,提出“靶向思政 滴灌渗透”的课程思政模式以及“双自-双驱-双拓”的课堂教学模式,实现课前、课中、课后环节“小循环”与课程“大循环”之间的相统一,实现了以学生“发展 学习 成效”为中心的教学创新。
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天津赛区二等奖获得者,理学院胡亚萍老师做“‘五学五思’混合式教学理念与方法”交流分享,围绕《概率论与数理统计》——一门看似枯燥的数学类课程,从学习基础、思维方式、信息素养、学习方式等四个方面深挖教学痛点,聚焦学生学习效率、多样需求、应用能力、价值塑造,实践贯穿课前、课中、课后的“五学五思”教学模式,实现数学类课程从传统程式化授课模式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、激发思维、合作交流、学科拓展转化,使学生数学应用能力、编程能力、跨学科思维能力、终身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显著提升。
天津市级教学名师,汽车构造系列课程天津市级教学团队负责人,机械工程学院焦志勇教授做主题为“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高阶思维能力培养”交流分享,从工程教育认证理念和标准出发,提出课程如何具备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思考;以一堂课程的教学设计方案入手,解读了如何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体现“以学生为中心”的理念;以新工科建设为例,阐述了新工科在新理念、新标准、新模式、新方法、新技术、新文化等方面何以为“新”;从跨界思维、迭代创新的角度提出了凝练课程“创新与特色”的角度,通过横向与纵向比较、学情分析、教学反思为课程一体化设计做好铺垫,充分利用教学平台、信息化教学手段、融合式教学等做好教学创新的分步施工。
与会教师还就理学类课程的教学创新思路,如何搭建理性认识和应用实践的桥梁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。
审稿人:张铄今 郑帅